【制藥網 企業新聞】12月9日,同仁堂宣布擬以不超過人民幣1.9億元收購京宜生物51%股權。但7天后,同仁堂再次披露,由于本次交易方案較為復雜,在與相關部門溝通過程中,就部分安排未能達成一致意見,繼續推進將面臨較大不確定性,經審慎考慮,公司決定終止本次投資。
同仁堂表示,本次投資事項的終止不會影響公司的正常生產經營,不會對公司的財務狀況 造成不利影響,不存在損害公司和股東利益的情形。
業內人士認為,同仁堂發力酒水市場背后,是這家老字號在遭遇增長瓶頸后,正進行多元化嘗試的一種表現。實際上,目前中藥企業跨界酒業并不少見,比如廣譽遠、天士力、修正藥業等都曾參與其中。據了解,這主要是因為消費類中的酒業與中成藥企業具有一定關聯,特別是像健康酒、保健酒行業,近年來一直處于高速增長期,因此當前不少藥企都在選擇進軍酒業。
要注意的是,在醫藥企業跨界酒業的同時,停下腳步的也不止同仁堂。如2021年6月,眾興菌業與吉宏股份先后發布公告宣布擬收購茅臺鎮醬酒企業圣窖酒業100%股權、擬收購貴州釣臺貢酒業不低于70%的股權。但4個月后,兩家企業都終止了收購。10月19日晚間,有意收購古窖酒業的吉宏股份發布公告稱,因市場宏觀環境發生變化等原因,現公司決定終止本次收購,交易雙方就終止相關事項達成一致意見。10月15日晚,眾興菌業也稱“因市場宏觀環境發生變化等原因”,公司決定終止收購圣窖酒業100%的股權。
對此,業內人士指出,雖然酒業已成為眾多資本關注的對象,資本進入酒業也已日漸成為常態化發展趨勢,但隔行如隔山,想要成功分得一杯羹仍并非一件易事。
不過, 此次同仁堂雖然跨界酒業夢碎,但業內預計其尋求多元化發展的步伐不會停止。據悉,為尋求新的增長點,同仁堂近些年已經進行了不少多元化、年輕化嘗試,在本次跨界白酒之前,公司就已經試水咖啡、茶飲等領域。
如2020年,同仁堂在旗下“知嘛健康”門店中,就賣起枸杞拿鐵、益母草玫瑰拿鐵、山楂陳皮美式等“養生”咖啡。今年初,同仁堂又與飲品公司合作,在杭州開出了一家名為“制茶司”的茶飲店,產品同樣主打“養生”。此外,同仁堂還連續推出了五黑糕、八珍糕、薏濕糕等多款主打“食療”的功能性零食產品。
除了同仁堂,其實在大環境承壓的背景下,還有越來越多醫藥企業在思變,積極轉型,而其中的表現之一,就是跨界。例如白塔寺,曾推出過“文創堂”品牌,旗下門店銷售各式中草藥元素文創產品。據了解,白塔寺“文創堂”的文創產品包括文化T恤、“好柿”“蓮蓮”中草藥香囊等。
此外,方回春堂、潘高壽等藥企針對996打工人做起了獨立錫紙包的黑芝麻丸;而東阿阿膠則緊跟“她經濟”熱潮,推出了養顏零食品牌桃花姬……
總的來說,“新醫改”后,醫藥行業競爭進一步加劇之下,越來越多的醫藥企業正在通過“跨界”加速轉型,尋找新的業績增長點。而未來,受醫保、集采、疫情等影響,大批企業在業績承壓下,預計還將繼續積極“跨界”。其中,美妝、大健康、新能源等都將成為熱門賽道。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